2012年1月13日,在江西景德鎮(zhèn)昌河汽車總部,一干汽車工人聚集在了這家汽車制造商的辦公大樓前,要求公司高管就轉讓昌河汽車生產資質一事與工人對話。之后對話過程雙方溝通的并不愉快,于是就有了昌河總經理李黎的這句話:“你們不整死我,我就整死你們昌河?!比缡侵?,整個事情發(fā)生了看不見的轉變。至少迄今為止,無論是昌河汽車方面,還是長安集團方面,都沒有就李的這句話公開表態(tài)。這不同于以往的此類事件的發(fā)展過程,期間隱情難掩。
事件經由媒體傳播后,江西省政府、長安集團等當事各方都紛紛發(fā)表聲明,把工人的利益作為最重要的接入口,意圖化解糾紛。但此事遠非如此簡單。那些曾經站在風雨中的汽車工人的利益肯定不是第一位的,他們只是有關利益方角力的陪襯。對某一方來說,經由工人出面,才能夠以規(guī)模效應的方式,把期間的矛盾最大化。因此,在這一過程中,工人聚集在昌河汽車辦公大樓前更多的被說成是“圍堵”、“罷工”。這樣的界定暗含了事情的某種性質,難以明了。
從已經披露的信息看,昌河汽車的控股公司長安集團轉讓前者汽車生產資質一事,在事發(fā)前數(shù)月已經處于操作之中,這事關昌河汽車未來的決策,究竟由哪些管理者做出,以及昌河方面參與此事者究竟有誰,至今仍是秘密。江西方面、景德鎮(zhèn)方面、昌河方面以及長安集團方面,如何進行博弈同樣難以看清,唯一的結果是,他們之間顯然沒有形成利益的一致,所以在萬不得已之下,才把此事告知生產工人,由生產工人出面打破僵局。
把昌河汽車的生產資質進行轉讓,乃是長安集團出于自身利益所需。后者希望把前者的資源轉讓與長安馬自達。因長安馬自達自原長安福特馬自達獨立后,一直沒有獲得政府主管部門的審批。獲得昌河的生產資質后,長安馬自達可以正大光明復活。只是,要獲得這樣的生產資質,馬自達能給長安集團帶來什么收益?須知,在中國政府收緊汽車生產的審批后,殼資源是稀缺資源,長安集團董事長徐留平能通過這樣的操作,給長安集團帶來怎樣的改變?因為這是一起交易。
昌河鈴木的生產資質轉讓,涉及其與長安集團下屬長安鈴木的整合。這兩家由鈴木汽車與中國合資伙伴成立的合資公司,急于實現(xiàn)產品、網(wǎng)絡等資源的整合。鈴木汽車可以在印度成為最大的小型汽車生產商,但在中國市場它處于邊緣狀態(tài)。兩相對照,鈴木汽車要想改變在中國的現(xiàn)狀,只能依靠長安集團。但對徐留平掌舵的長安集團而言,整合兩家合資公司的實質性意義究竟何在?通過整合中航旗下的昌河、哈飛、東安動力等資源,長安集團在規(guī)模上的確遠超以往,這樣的規(guī)模也讓徐留平順利的升職,但以政治仕途作為目標的重組,未必能讓長安集團更有競爭力。所以,昌河汽車生產資質轉讓才會發(fā)生動蕩。
昌河鈴木與長安鈴木的整合,從一個側面看,又是一起由跨國汽車公司推動的整合,類似于長安集團與江鈴汽車之間的重組。徐留平與長安集團能否從根本上獲得改變,遠非是最重要的問題。至少,當時各方都能以保護工人利益的名義,從各種重組與交易中獲得收益。在這個基本原則成立的前提下,重組才能被推進,否則便會出現(xiàn)昌河汽車現(xiàn)在所面臨的窘境。
在昌河汽車工人的抗議之中,汽車行業(yè)的主管部門以“長安集團提出的撤銷昌鈴公司及變更汽車企業(yè)生產資質意見,未與地方政府進行溝通協(xié)商,未經企業(yè)職代會討論通過,國家發(fā)改委不予發(fā)文”作為回答。這樣的回應,把問題重新帶回到了長安集團、昌河汽車以及江西省政府面前。各方現(xiàn)在還沒有給出明確的答復。
等待之中,事情有了新的進展。2012年1月17日,長安集團派駐昌河汽車的總經理李黎被免職。這是徐留平面對此事的一種態(tài)度。同時,李黎的繼任者將從昌河汽車中選出,這是長安集團的第二種態(tài)度。據(jù)媒體報道的消息,昌河汽車的管理層要求昌河汽車從長安集團中獨立出去,否則會集體辭職。若此,這是昌河汽車的態(tài)度。于是,工人中有人高喊“回到中航”的口號。
顯然,這些都不是問題的關鍵所在。所以,李黎也僅僅是此事的替罪羊。按照這樣的邏輯,接下來,尋找圍堵昌河辦公大樓的工人帶頭人會是內容之一,這個帶頭人需要為聚集工人付出代價。惟其如此,各方才能做到力量平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