自主品牌國際化須放低價、向上走
中國汽車業(yè)的代表是自主品牌汽車,五年前這個論斷是不成立的,五年后卻十分肯定而且準確。至少在數量上,包括企業(yè)數量、汽車產銷量,自主品牌形成了集群優(yōu)勢,正在釋放出不可遏止的能量,有力推動了整個汽車產業(yè)的發(fā)展進步。在國內是如此,但在紛紜的國際舞臺上,中國汽車靠什么立足,靠什么揚名立萬呢?
一般來講,德國車暢銷全球突出的原因來自產品的品質和安全,日本車是因為討巧的外觀和燃油經濟性,意大利車如菲亞特是因為小車之王的美譽。除了這三個特點鮮明的國家之外,其他汽車大國也各有特色,更重要的是它們的汽車體系一應俱全,反映在產品上就是車型豐富,品種和檔次涵蓋范圍非常廣泛。雖然我們已是泱泱汽車大國,但與世界整體水平比較起來,我們的差距還很大,想突出自己的發(fā)展優(yōu)勢很困難。
很多情況下,中國汽車給世人的印象是低檔,以及由此帶來的低價格,而不是小而美,不是經濟性好,更不是質量優(yōu)良?!爸袊圃臁钡囊馑季褪堑蜋n、低廉,這是中國汽車解不開的結兒,是持續(xù)發(fā)展的瓶頸。在這一點上能取得世界的認同不容易,雖然這樣的評價帶有貶義,但還是讓中國汽車有了自己的特點。我們在承認現實的同時,還不斷安慰自己:一切會好起來的,日本汽車就是榜樣。
如今國內的自主品牌汽車正在向中高端層次進軍,并有了很大的收獲。從三四萬元,到五六萬元,再到七八萬元,突破十萬元,繼而邁向中高端……它們每前進一步都要全力以赴,自主品牌仍然在堅持不懈地努力著,因為它們明白,低劣不會永遠是中國汽車的代名詞。從目前來看,這些中低檔、中檔產品仍然擺脫不了潦草成章的樣子,但至少在形式上有了突破,檔次上有了提升,新技術得到應用,產品品質也有了很大提高。而且,它們的共同特點還是低價。
筆者認為,中國汽車在短時期內擺脫低價是不可能的,相反,它已經成為中國汽車的一個特點。當然,這個低價并不是說所有的產品都賣到五萬元以下,而是在與其他品牌同級車型對比中,我們在價格上有絕對優(yōu)勢。也就是這種優(yōu)勢,幫助中國汽車開拓了廣闊的海外市場,中國汽車才逐步地走向世界。
低價沒什么不好,尤其是在中國汽車的整體實力還略顯孱弱,中國的汽車企業(yè)又亟待走出去的情形下,低價策略就是我們有力的武器。如果沒有低價,我們發(fā)展中高檔車就沒有希望,我們的質量水平就得不到提高,我們的整體形象就上不去。中國汽車顯然不會停留在低檔車領域,否則中國汽車不會戰(zhàn)勝歐美,雄于地球,我們的汽車工業(yè)就不會強盛,受制于人的局面就不會得到改變。
豐田就曾困惑于沒有自己的高檔品牌,雷克薩斯不僅在外形上取眾所長,還直接用價格征服了消費者,從奔馳、寶馬、凱迪拉克等歷史悠久的豪華車品牌中打開了市場入口。中國新興的汽車工業(yè),想在品牌、產品等方面縮短與別人的差距,就要不斷提升產品檔次,在低、中、高等方面都有所作為,這樣才能互相補充,做大做強。低價,是中國汽車必然采用的策略。
然而,面對自主品牌汽車企業(yè)紛紛向高端發(fā)展的趨勢,有人呼吁,自主品牌連自己的主力戰(zhàn)場——低檔車,也要丟掉了。合資品牌向低檔車發(fā)展,自主品牌邁向高端,都是現實的發(fā)展趨勢,在市場前景誘惑和利益驅動下,誰都不可能阻擋。合資品牌不會固守中高檔市場,這里從來就不是誰的世襲領地;自主品牌也不會徘徊于低檔車市場而不前,這里也不是誰的永遠的疆土。各層次的市場都充滿了激烈的競爭,向其他市場發(fā)展,尋找新的盈利空間,是所有企業(yè)今天的積極選擇。
假如自主品牌抱定低檔車市場不放,不往上走,低劣印象就不會除掉,品質就不會提高,企業(yè)就不會發(fā)展壯大,綜合實力就不會增強,不僅國內市場遲早會淪陷,進軍海外市場也是惘然。(車夫)